close

連火車都在考驗她離開的決心, 欲搭乘的列車一而再, 再而三的慢分,

罰站了將近五個小時, 她終於來到了陌生的高雄 ...

其實, 她心裡知道, 口裡罵著火車慢分, 心裡其實有點感謝多了時間思考,

她知道, 她在期待什麼, 一念之間可以決定留下繼續混亂的情況, 或者離開讓各自冷靜思考, 

就像 Miki 媽說的: " 如果你當時選擇拎著包包回去, 我也不會意外 ... " 

她心裡知道, 離開是對的, 一直走不開純粹是因為害怕, 害怕離開之後就再也回不來了 ...

 

她很想告訴他,

把車交給一個沒有駕照、剛滿十八歲、根本不需要用到車的小孩, 真的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嗎 ?

其實, 他們心裡都清楚, 車是要留給誰的, 餵養了自己想像中父母的期待, 又一個沈重的擔子壓在肩頭,

闖了禍的連帶責任撇得開嗎 ? 若出了事, 他真的不會怪自己當初的這個決定嗎 ?

若然他不會, 她也會怪自己沒有極力阻止, 真想提醒他去想想舅舅跟姨父的例子,

那種心裡永遠都會想著, 當初不把車給他就好的那種遺憾, 儘管舅舅成年有駕照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或許他就會明白, 她心裡真正害怕的東西是什麼 ... 但她一句話都不能再多說 ...

 

一句 " 我知道妳說的都是對的, 但我不想做 "

她知道他累了, 為家人過了大半輩子沒有自己的生活的那種累,

她心想, 如果她的存在只會讓他不加思索的去做一些為反對而反對, 且做了也不會快樂的事,

那她的存在, 不管對他或者對她都是個折磨, 她必須離開 ...

 

站在車廂裡, 她開始思索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 突然, 她覺得自己好無助 ...  

每個階段的圓夢計劃, 看似以她為中心, 其實都是她為了讓老人家安心的規劃,

在這個過程中, 老人家的確感到欣慰也得到安慰, 老人家是他的爸媽 ...

而他累了, 她卻變成是他的累、他的壓力、令他沒有自己的元兇, 情何以堪 ...

 

如果, 她有所求, 我想她求的只是一個愛和安全感而已 ...

在每個築夢踏實的圓夢過程中, 她從不缺席的參與, 她沒有偷懶沒有懈怠,

而這些她曾引以為傲的圓夢過程, 現在全成了指責她的罪證, 這就是所謂的過河拆橋嗎 ?

在成就一切之後, 她變成了讓他想隨心所欲的做自己的阻礙, 這對她又公平嗎 ? 

 

他累了, 她也累了, 此刻他們需要的是時間, 各自冷靜思考,

能不能重新把愛找回來, 一切要看緣份了 ... 祝福他們吧!

 

 

有"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一書中, 提到了這麼一段話,

" 追求安全感" 和 " 恐懼" 這兩個動機, 說穿了其實是很類似的東西.

追求安全感, 是出於不安全感, 而不安全感基本上便是一種恐懼心理.

還有這麼一個致富法則,

如果你的動力來源並不是正面的作用,

例如你是出於恐懼.憤怒而想致富, 或者是為了"證明"自己而想成功,

那麼你的錢永遠不會帶給你快樂.

以及另外一段話

你心中那個"永遠必須證明自己"的課題, 變成了你習慣的生活方式,

你根本沒有察覺到它在折磨你.

你說自己是功成名就人士, 個性苦幹實幹, 意志堅決 --- 這些特質都不錯,

唯一的問題是: 你為什麼會這樣 ? 推動這一切的根本動力到底是什麼 ?

 

她突然明白,

她想要一個平凡的家的夢想, 乃源自於不安全感,

她心中原來深藏著一個"永遠必須證明自己" 的課題, 也是為了追求安全感,

原來, 自己一直生活在恐懼當中而不自知, 沒有時拼命追求, 得到時又怕失去, 

想當然爾, 會吸引到的狀況, 就一定是自己最恐懼與害怕的狀況了,

這道出了最近這一切問題的根源, 或者該說是在一開始就為他和她埋下了不快樂的種子,

因為他和她都不夠愛自己 ...

 

想到這裡, 她苦笑了一下, 

一路戒慎恐懼.害怕失去.小心守護的走來, 最後真的是心想事成如願的失去,

這不就是吸引力法則嗎 ? 一切都如願的實現了, 問題都在她自己身上 ... 

慶幸這覺悟來得早, 把恐懼消除, 否則做再多的事, 也得不到快樂 ...

  

他今年40, 她今年38,

不再為誰, 只為自己, 真正的努力一次 ... 期待寶貝的到來 ... 把最初的愛找回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ian0110 的頭像
    Lilian0110

    莉莉安的元氣補給站

    Lilian01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