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朋友教育小孩的方式, 總有一套不同的見解, 每每得到的回答都是
"妳沒小孩, 妳不懂 ..." , "沒有辦法, 每個人都這樣, 不這樣以後會沒有競爭力 "
或者 " 等妳有了小孩, 妳一定也會這樣 ..."
的確, 我沒有辦法反駁, 也沒有辦法保證,
只能期許這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們 ....
不要因為大人過度保護, 變成抗壓性低的一群,
不要變成很多為人父母者, 面子問題的犠牲品 ...
突然發現, M 型現象不只出現在經濟層面, 也出現在教育層面,
在天平的一端, 站著極端的溺愛, 而在另一端則擺著極端的要求,
小朋友的很多行為, 何嘗不都是因為大人的偏差觀念所造成呢!
這是一個朋友寄給我的一篇文章, 跟各位分享 ...
第一, 不需要永遠 ... 讓人難過的真實事件 ... 文/倪美英(慈濟教育推廣中心講師)
小時候的我, 是平凡而不起眼的, 從來沒有拿過一張獎狀或一個獎章, 我好羨慕班上那些風雲人物。
因此, 當我的女兒從一年級開始, 不斷地拿獎狀、獎章回來, 著實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開始時, 我滿心歡喜。但是, 漸漸地在她得了好多好多的第一以後, 我覺得她得第一是應該的,
也開始對她做出不該有的要求, 我要她做永遠的第一!
但是, 在她升上國中後, 過多的補習、功課、終於使她崩潰了!
起初, 她只是變得懶散、不愛乾淨, 任憑我三催四請, 她仍然毫不在乎!
不刷牙、不洗臉,整天躺在床上發呆, 問她功課寫了沒 ? 她總是說:「寫完了!」或者是:「沒功課!」
考卷發下來了, 她一落千丈, 我氣急敗壞地大罵,
她竟冷冷地回答我:「某某同學才考20分, 我50幾已經不錯了。」
從前的她是向上比, 現在的她總是向下比而不在乎。
在震怒之下我動了手, 打得她皮開肉綻, 大聲叫饒:「媽, 別打了! 我快要被妳打死了! 」
這時我才驚醒過來。
一看, 可不是嘛! 鍾愛的女兒早在我的暴怒下傷痕累累 ...... 。
放下衣架, 重新將她摟入懷中, 我倆都哭了, 在淚光中, 我想起從前 ......
下班後坐著計程車 (捨不得她坐摩托車吹風) 從奶媽家接她回家的時光,
我和他爸爸總是迫不及待的搶著抱她、親她, 親到她兩頰紅腫, 這樣被珍愛的孩子,
曾幾何時, 怎麼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走樣了呢 ? 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
是的, 好久沒和她談心了!
每天下班以後, 我和她爸爸在吃過晚飯以後, 飯碗一收,兩人就埋入報紙中、連續劇裡。
只是在那兒高聲地叫喊著:「快寫功課! 快讀書! 快洗澡! 」一切的快, 使得她變得更不快。
一切的責罵, 使她變得更消極、更懶散。
最重要的是─我們忘了她還是個孩子, 而孩子是需要被愛的!
我在講台上, 輕聲地說著這段往事, 台下的媽媽們頻頻拭淚,
尤其是一位穿著時髦的年輕媽媽, 竟在眾目睽睽之下大聲哭了出來。
演講結束後, 我請她上來分享, 她哽咽地說出她的故事 ......
她也有一個從小到大讓全家引以為傲、五育均優的天才孩子。
不負眾望地, 她考上了國中資優班。
第一次月考回來, 沒想到永遠第一名的她, 只考了第3名,
爸爸看到她的成績, 便對她破口大罵, 她沉默地快步回房, 重重地摔上房門 ......。
第二次月考, 她退步到第13名,
爸爸更生氣了, 說出了重話:「考這樣的成績, 你還敢回家啊 ?」
從此她更沉默了。
第三次月考, 班上33個資優生, 她是32名。
爸爸把成績單丟在她的臉上. 忍無可忍地對她說:「你給我死出去!」
她真的死出去了! 從此不再回家!
一家人發了瘋似的瘋狂地找她, 登報、上網、報警 ...
最後是警察局通知了他們, 她在西門町當雛妓,
因為未成年所以將被送到教養院, 接受感化教育 ......
時髦媽媽說到這, 早已經泣不成聲 ...... 我向前擁抱了她;
在台上, 她更勇敢地大聲的發願:「要用真心真愛把她失足的女兒, 重新愛回來!」
大家給了她如雷的掌聲 ......
是啊! 第一, 不需要永遠,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讓孩子放鬆心情,順乎自然,單純自在地學習, 比什麼都重要。